人类时代的谢幕?

去年看了《人类简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年初便买了续作《未来简史》,没想到在王者荣耀的干扰下五月底才看完。本书内容延续了前作的高质量,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想写这偏文章还因为一些巧合。一个是与这本书类似的话题居然不断地在其他地方被提起,包括锵锵三人行和前不久看的《攻壳机动队》。另一个是看完这本书的日期,2017年5月26号,是柯洁完败于AlphaGo的日子,天才少年的眼泪再一次给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加上了生动的注脚。 按先后顺序先从《攻壳机动队》讲起吧。这部95年上映的电影被认为开启了包括《黑客帝国》在内的科幻新篇章。电影的高潮部分AI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并认为目前的自己和人类(还是生命?)唯一的差别只是它不会死亡。相呼应的是墙上的壁画,长长的进化树上人类雄踞顶端,充满了无上的优越感。如果有一天算法真的进化出了意识,它是否应该得到人类的尊重?又或者它们和人类是否真的有差别? 《未来简史》里作者的观点是明确的,没有差别。不是因为AI有多厉害,而是人类本身就是一堆生化算法的集合。你所谓的意识、思想只是一些生化反应的结果。你的行为、欲望也只是身体器官对这些生化反应的感受罢了。如果非要在人类的框架下讨论,作者又提出了“意识”和“智能”脱钩的观点。我们的算法,就像AlphaGo,已经在智能这方面超过人类,但可能他们没有人类的意识。然而意识真的重要吗?在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可以比你更了解你的意识。如果能测量你紧张时上升的心率,愉悦时释放的多巴胺,你的所谓“意识”在智能面前清晰地就像一张流程图,不再有神秘感,也就不再显得神圣。又或者通过各种药物或者装置可以直接控制你的精神,喜怒哀乐全变成不同颜色的药丸。而这一切的确在伴随着传感器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一步步变成现实。到那个时候,人类也许真的不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主角。 如果上面的场景还略显遥远的话,科技对人类内部造成的影响却已经真实地发生了。掌握资源的人可以更轻易地获得更多资源,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让他们摆脱一些看似“名中注定”的事情。例如锵锵三人行中讲到印度每年有大量的妇女为欧美的同类代孕。他们就像是一台台血肉机器,为大洋彼岸的人们生产另类的产品。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类女性将来只能靠为另一类女性代孕活下去,这样的世界是你想要的吗? 不想要可能也无济于事了,“没有人知道刹车在哪里”。其实以上的问题已经完全超出个人的控制范围,除了静观其变我们也别无选择。但我还是很感谢作者,知道这些东西对我们有限的生命还是有一定的帮助。首先就是可以更豁达,当你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些在运行的算法,对很多事应该可以想开一点吧。然后是方法论,昨天吃饭时盛哥说以后学会使用机器学习框架应该会像现在学会编程一样重要,在座各位都深以为然。应该尽早学会利用这些无意识的智能,它们一定可以在各个领域都大放异彩,而作为个人也能在竞争中保持主动。 历史开始于人创造神,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 2017.5.29

May 29, 2017 · 1 min · Yuanhao

用makefile编译tensorflow

官方指南见 https://github.com/tensorflow/tensorflow/tree/master/tensorflow/contrib/makefile 前几天已经用bazel编译了一遍tensorflow,但是如果想在嵌入式平台例如树莓派上使用这个框架这条路可能行不通。因为受限于平台资源,可能无法用Bazel来编译(github已经有人成功了)。但已经有人提供了用makefile来进行编译的方案,可以编译出一个不含python绑定和gpu支持的静态库,非常适合在嵌入式平台使用。目前可用的目标平台有 iOS OS X (macOS) Android Raspberry-PI 准备工作 clone tensorflow repo到本地 以下所有的命令都应在在仓库的根目录下执行。首先执行tensorflow/contrib/makefile/download_dependencies.sh下载所需的依赖项。文件保存在tensorflow/contrib/makefile/downloads/目录下。如果是编译Linux版本,这步可以不执行,原因后面会提到。 编译Linux版本 安装必要的包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automake libtool curl make g++ unzip zlib1g-dev git python 执行编译,运行tensorflow/contrib/makefile/build_all_linux.sh。整个编译的过程用了一小会儿。README里说需要先执行download_dependencies.sh,其实在这个脚本里会清空downloads文件夹并重新下载一遍。。 验证。执行以下命令下载inception模型 mkdir -p ~/graphs curl -o ~/graphs/inception.zip \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download.tensorflow.org/models/inception5h.zip \ && unzip ~/graphs/inception.zip -d ~/graphs/inception 再执行以下命令,注意graph=后面有引号! tensorflow/contrib/makefile/gen/bin/benchmark \ --graph="~/graphs/inception/tensorflow_inception_graph.pb" 应该就成功了,如果提示找不到网络的话自己检查一下路径。 在树莓派上编译 tensorflow/contrib/makefile/download_dependencies.sh #跟之前一样,下载依赖库 sudo apt-get install -y autoconf automake libtool gcc-4.8 g++-4.8 #安装编译工具 以下编译protobuffer cd tensorflow/contrib/makefile/downloads/protobuf/ ./autogen.sh ./configure make CXX=g++-4.8 sudo make install sudo ldconfig # refresh shared library cache,很重要 然后可以验证一下...

March 20, 2017 · 1 min · Yuanhao

编译安装Tensorflow

如果采用官方包安装Tensorflow的话,有许多针对平台的优化都没有打开,会导致性能下降。因此,最佳的安装Tensorflow的方法是从源码编译。整个过程大概如下。 安装Bazel 安装JDK8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webupd8team/java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oracle-java8-installer 下载安装包的时候速度极慢,打开VPN快了许多。。 安装其他依赖项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numpy python3-dev python3-pip python3-wheel 我还修改了系统的默认python到python3版本 ##配置安装Tensorflow 下载Tensorflow的git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ensorflow/tensorflow 进到目录里,checkout正确的版本 git checkout r1.0 生成编译配置 $ cd tensorflow # cd to the top-level directory created $ ./configure 编译pip文件 bazel build --config=opt //tensorflow/tools/pip_package:build_pip_package 这步执行完后会生成一个脚本,用它可以生成whl包。执行 bazel-bin/tensorflow/tools/pip_package/build_pip_package /tmp/tensorflow_pkg 生成包,包存在/tmp/tensorflow_pkg里,包名是自动的。然后再用pip安装这个包 sudo pip install /tmp/tensorflow_pkg/***.whl 其中***就是生成的包名,到刚才的目录下看一下就知道了。 ##测试 既然tensorflow可以直接用pip方便地安装,为什么要千辛万苦编译呢?因为官方编译好的软件包为了提高通用性基本不可能发挥硬件的全部性能,很多优化开关都没有打开。而我们自己编译的版本则会根据硬件进行优化。为了测试性能差别,用以下简单的卷积网络在MNIST数据集上进行实验。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time def weight_variable(shape): initial = tf....

March 10, 2017 · 2 min · Yuanhao

山西游记

感觉上大学以来国庆五一几乎没有出去游玩过,顶天了也就是回趟家,只不过家离北京可是有两千多公里。其实之前不出去玩除了本身上没有足够兴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不太愿意花家里钱。上研究生后这两个情况都有了些变化,一方面是认识到行万里路的重要性,另一个也是多了些收入,有了些闲钱。正好杨刚来北方也想出去走走,我们就决定借着假期小游一发。可惜计划得有点晚,只能选个近点的地方,看了一圈也就山西最符合要求,花了一个晚上买好车票住宿,就等着三号出发了。 我们是十月三号上午出发,先乘高铁去平遥。无奈买的是站票,一路都在盯着哪有空闲的位子,最后所幸坐在车厢尾部的小旮旯里,还好路程不长,将就一下也就过去了。一下高铁可傻了眼,这雾霾比北京还吓人!出了火车站准备乘公交去古城,又傻眼一回,车子全是一样的路线编号,可路线却不同。一开始上错了车,票钱也退不了,也只好作罢,乖乖坐另一辆去。坐在公车上看平遥县,真是有些破败,路上没几辆好车,路边楼房都灰头土脸,窗户上门上都贴着大大的广告字,更添了几分土气。接近古城,交通也开始混乱起来各种大巴小车挤在路上,路口的交通灯只是一通乱闪,也没见人听它的。下了车就去找酒店,算是个民宿,房间很小,床也很小,总之条件一般。午饭点了个特色小吃“碗秃”,这东西其实有点像家里的米果,没吃出什么特别的。下午就是逛古城了,古城里人可是极多的,和人一样多的是满地卖的沙棘汁、牛肉和王老吉。平遥的牛肉我之前没怎么听说过,但肯定是很有名的,粉粉的一大块就堆在桌上卖。晚饭时我们特意点了一盘,味道不是很重,可能是吃惯了家里做法,觉着没有我们那的牛肉巴好吃。平遥可以说是个金融之城,早年间票号开遍了全国,城里自然也有了和票号配套的镖局等等。听几个导游说平遥的票号当时可是富可敌国的,但这些大财主显然不太懂生活,房子都不大,也没有亭台楼阁园林假山。相比之下还是官老爷比较气派,平遥县衙面积比这些个票号都大,里面有大院子、小花园,住着肯定比那些小院舒服多了。还有一处比较好的古建是平遥文庙,房子很高,视野很好,院子里面绿树成荫,很有一些静谧的感觉。有个什么楼里还藏着某位状元的殿试答卷,答的内容我们是无心细看了,不过一卷蝇头小楷可真是赏心悦目。吃过晚饭天就黑了,屋檐下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相比白天,游客的年龄好像也小了些,多了些靓丽的身影。平遥的这些古街真是有些被过度开发了,光是卖非洲鼓或是陶笛的店铺就都不止一处,还有大量什么上海香皂啊,手绘明信片啊之类的看似文艺的店铺。就像我朋友圈里写的,这样古街真的到处都是了,没有任何特色,也不会想来第二次。不过平遥还是留下了个遗憾——我们居然没有登上保存完好的城楼去看一看。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坐上了前往乔家大院的班车。乔家大院就在某条很宽的公路边上,路边就立着巨大的牌坊,告诉你已经来到了这个因为电视剧被全中国熟知的地方。从外面看整个院子俨然一座小城堡,可以感受到乔氏家族往日的兴盛。这个院子和平遥那些票号不太一样,首先面积就大了许多。一大家族应该每个男子都有自家的一个小院子,还有私塾、花园等配套公共设施。房屋也比较气派,有一些小高层,雕梁画栋很是精美,不过房檐下也和平遥似的都挂着大大的红灯笼。院子虽大,但建筑风格其实也挺重复的,光看房子一定会略感无聊。所以在房间里布置有一些展览,介绍婚丧嫁娶各种风俗,但也没什么新鲜感。《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我没看过,猜想应该是讲晋商的故事,从平遥和这里的确可以隐约感受到晋商当年开拓进取最终纵横全国的辉煌。 从大院出来接近中午,略作等待之后我们就上了一辆大巴,奔赴我们的第三站,太原。太原是山西的省府,可我们刚进入太原地界却首先感受到一丝肃杀——好几个楼盘没有完工就拆了脚手架赤裸裸地呆立在街边,应该是烂尾了。但随着车逐渐进入市区,景象也渐渐有所改观。当我们从汽车站坐上公交一路向北穿过太原市,车窗外已经丝毫没有之前荒凉的氛围,大量的楼盘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还有很多工地正热火朝天施着工。到酒店安顿好后,我们也不想闲着,打个车就往晋祠去了。路上还问了问的哥太原的房子多贵好不好卖,大概最贵的房子也超过一万了,而且的哥对楼市乐观的很,他说太原房子不愁卖,大家有钱爱买房。到了晋祠有点晚了,差点就被忽悠坐车,好在我们坚定信念可以赶在停止售票前走到正门口。晋祠离市区真的是极远,但是这真是一个很大的公园,绿化非常好,一下子就和之前的景区拉开了距离。晋祠里面古建很多,什么鱼梁飞沼,圣母殿据杨说都是大名鼎鼎的建筑。院内还有参天的古树,据说树龄已过两千年,一眼名为“不老泉”的泉水也充满了故事。整个晋祠感觉非常的幽静,总给我一种照片里日本的感觉。虽然门票贵路途远,但却实值得一游。晚上还暴走逛了逛太原著名的商圈柳巷,我们的杨同学还饶有兴致地考察了IDo的专卖店,看到十几万的钻戒后默默立下攒钱的宏愿~路上碰见一个老头孤零零地站在路边演奏《歌唱祖国》,小提琴声悠扬婉转,穿过喧闹的街道飘进耳里,又适逢国庆,还真能激起一些平静的爱国情怀。 在山西的第三天一早,我们就坐上绿皮火车前往大同。大同是总哥主场,他国庆又正好回家,我们也就有机会感受了一次总哥无微不至的地主之谊。总哥大中午带着美味的猪肉脯、蟹黄瓜子和矿泉水来接站,一下火车又带我们品尝了大同名食东方刀削面,为我们下午的云冈石窟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同的物价是令人感动的,出租车七块起步,刀削面不到十块,让我这个北京穷学生都有了点大款的感觉~打的来到云冈石窟,在大门口顺便报名了第二天的恒山一日游,就往里走了。景区的前奏是一堆今人建造的庙宇、步道、佛塔等等。快快地掠过它们,我们就来到了真真正正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不得不说,云冈石窟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特别是其中的几个保存完好五六窟和昙曜五窟。五六窟内满壁都是小佛像,还有彩绘,置身其中让你有一种特别强烈的神圣、净化的感觉。杨也感叹,若是坏人来此该直接吓得跪在地上把。与五六窟的精美、规模大不同,昙曜五窟则是以大取胜。十六窟主像释迦摩尼高13.5米,幸亏之前埋藏与山石之下,成了整个云冈石窟唯一保有眼珠的佛像。北魏真的是一个很遥远的朝代了,对于我这个历史盲更是几乎等于一片空白,此前也没关注过造像艺术,但石窟里这些带着异域风情的佛真的太美了。参观之前没做功课,以为石窟是信徒们自发雕凿的,让我对这些菩萨更加肃然起敬。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虔诚的善男信女在一斧一锤雕凿信仰,即使在荒凉的山丘风餐露宿也毫不畏惧的画面。但是后来才了解到这原来是皇家工程,从全国各地征召能工巧匠才完成这个宏伟的工程,不知背后有多少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故事,不免唏嘘一番。差点忘了说,晚上总哥请我们去了一家比较有特色的餐馆,我们三人还喝了点小酒,气氛很棒。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参观点菜是可以点半份的,这还是我头一次见,对这个设计真的是要点无数个赞!不仅避免浪费食物又可以帮客人省下不必要的开支,太人性化了! 六号其实是正式旅行的最后一天,原本计划是恒山和悬空寺。上午游览的是恒山,恒山主峰高2601米,山上多寺庙道观,但景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从山腰停车场爬上去再下来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其实并不是很困难,如果各位有机会去不妨也用脚走,不要坐缆车。下山就在路边小摊吃了浑源县著名的凉粉,食物还不错,不过小摊的卫生条件实在是比较堪忧。比较逗的一件事是同团的一位虔诚的老人家跟家人走丢了,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爸爸去哪儿”,我们一车人也只好等着,最终也没等到他,就前往悬空寺去了。在爬恒山的时候就想,这五岳也算是开了个头,希望能早日把剩下的四个也游历一下。悬空寺在国庆假期之初就出现了落石伤人的情况,因此整个假期都关闭了,只能在下面远观,挺遗憾的。不过整个寺庙确实精奇,也难怪李白会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回到大同在住所附近品尝了一下凯鸽涮羊肉,再次被美味的食物和温柔的物价感动到。 其实说真的,越往北对山西的印象越好,没有裸露的黄土,没有糟糕的空气,也看不见想象里脏兮兮的煤矿。大同周边就连一座座石头山都在人工覆盖的土壤上种上了树木,回北京的高速路旁边也都有成片的树林和荒草滩,风机和五颜六色的树叶还将景致装点得有了些许姿色。说来也讽刺,越往北京空气越糟,在六环就已经置身乌烟瘴气之中。刚到大同总哥就夸家乡好,在短暂体验后证实他说得是事实。总的来说这次的行程还是偏紧凑,准备也不是特别充分,但好在好友结伴又在他乡有同学照应,还是非常愉快的。

October 23, 2015 · 1 min · Yuanhao

美国游记——上

时代广场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图片加强版请戳:http://user.qzone.qq.com/297542513/blog/1438659227 7.25 今天我的美国东部游就正式开始了,上午师兄把我拉到机场,出发前往纽约。冶哥打了辆uber来接我,不一会便回到了他的住所。他住在jessry,其实和纽约都不是一个州,但和曼哈顿只隔着一条Hudson River,打开窗就能看见曼哈顿摩天大楼构筑的迷人的天际线。房间虽小,租金不少,900美金在北京也能住到一个至少40平的房子了吧~ 刚到泽西感觉这里超级像厦门,植物很热带,不过人可比厦门少多了。放好行李我们就前往一个叫聚缘(还是福忘了,美国中餐馆超多叫类似名字的)轩的中餐馆吃午饭,居然能吃到空心菜真是感动得我眼泪掉下来。吃饱喝足之后也懒得休息,就出发前往大纽约了!路上有个地方在搞活动,音响震天,一帮黑哥黑姐载歌载舞,烧烤摊青烟缕缕,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简直让你感觉回到了中国= = ...

August 18, 2015 · 1 min · Yuanhao

美国游记——下

云门 {: .align-caption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smaller”} 8.1 上午吃到了涛哥亲自下厨做的早饭。美国同学们的早饭其实都挺类似的。牛奶加上粗粮做成一碗粥,配上面包饼干之类的,还可以煮个鸡蛋来点水果;或者在波士顿耀子舍友是水果加牛奶榨汁,面包片夹水果和火鸡肉之类的东西做成三明治。今天在家还和老爹聊起早饭,他们得早上一大早起来就煮稀饭,还得炒菜啥啥的,效率确实比较低,而且感觉有点太偏重淀粉,营养不是很均衡。 饭间还和涛哥聊起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普渡读博的涛哥住在西拉法叶一个小区里,三个同学合租一个小别墅。一楼是厨房餐厅,还有一个超大的party空间,地下室有游戏机,二楼是卧室。这里比芝加哥和纽约便宜多了,他们每个人每月的房租只有400美金左右。这里公共交通比较挫,都是开车上学,开车到普渡得10分钟。他说们每天9点左右到办公室,然后五点就下班回家。中午吃个外卖什么的,应该也不怎么休息。勤劳的涛哥一家回家之后自己做晚饭,从准备到吃完打理好厨房餐厅得花2个小时,晚上也就不再去学校了。其实到了国内学校的食堂真是帮广大学生处理了一大堆的琐事,节省了很多时间。感觉在美国因为房子大,有车,吃饭也比较麻烦,你在料理生活上要花费比国内多不少的时间,加上住的比较远,可能很多研究生在实验室宅的时间远没有国内多。即使这样,涛哥还是准备4年就博士毕业了。我们的科研效率确实比较堪忧啊。 吃完饭我们便往普渡校园出发了。普渡建校的历史我觉得挺有意思,以下摘自百度百科。1862年时,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由佛蒙特州参议员贾斯汀摩利尔(Justin Smith Morrill)所提出的土地拨赠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联邦政府按照众议员的数目给各州拨地,而这些土地出售后的资金,用来建设以传授农业和机械知识为主的大学。1865年,印第安那州政府收到拉法叶地区的商业领袖和慈善家约翰·普渡所捐赠的十五万美元,包括Tippecanoe郡既有的五万美元经费及由拉法叶居民提供的150亩土地,在1869年时在拉法叶市郊的这片土地上正式设立普渡大学。普渡大学在1874年9月16日正式开始授课,初期的普渡大学只有三栋建筑物、六位教师及39个学生,并在1875年正式颁发第一个学位。同年,普渡大学招收第一个女性学生。1883年时,普渡大学学生人数增加至350人。在廿世纪初期,普渡大学开始在学术、教学及设备三方面快速扩张,并逐渐成为全世界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土地拨赠法案的百度百科词条评价该法案奠定了美国现今高等教育的基础。而普渡的故事我觉得更是国家和民众互动的非常正面的例子,好的大学不可能仅仅由国家一方主导便可建立,应该给民众更广泛的参与的权利和机会。 普渡校园有快3000英亩,非常大。主要的教学研究建筑倒是比较集中,风格也非常统一——红砖墙加红屋顶,比较朴素,有些建筑非常像红色版的北大。普渡建校于1869年,历史也算悠久了,立校时以教授农学与机械为主,据涛哥说农业是全美第一的专业哦。普渡有自己的机场,有飞机驾驶课可以选修,费用不到3000美金;它还是培养美国宇航员最多的大学,阿姆斯特朗也是普渡校友,还有一座楼是已他名字命名的。涛哥带我参观了他们ME的系馆,里面陈设有他们玩具设计课的优秀作业,还有一个过山车模型,据说该校有过山车设计专业。因为正值暑假,校园里基本是空的,偶尔能看到一些前来报道的新生。中午外面太晒,就先在union里和楷哥越洋扯淡,下午按照游览指南又走了一遍,还特意去看了他们的stadium,可惜假期封住了进不去。橄榄球真是美国国球,在OSU时忘了拍他们stadium,据说可以坐10万人,一到重要比赛场外都是为看球搭起的帐篷。之前我觉得清华已经很大了,到美国才发现它其实一点也不大,之前的俄亥俄州立和普渡都数倍于我校的面积;而且一些学校虽然比如西北大学campus看着小,但他们的住宿楼都是散落在所在城市里的,所以可用的面积也并不小。可能更悲剧的一点是,比如中国的顶尖大学大多都在主要城市之中,很可能还在繁华地段,几乎难再扩张了。从这个角度看,建一些分校还是有道理的。或者像中科大这样撤离北京,从长远来看不见得是一个坏事。 傍晚出发回芝加哥了。这次时间还比较早,印第安纳的风光一路在夕阳下一览无遗。大平原让他们有了自动化农业的条件,一路看到很多巨大的喷灌装置。还有一大片风力发电机,也非常美。在高速路上时不时就有从车窗伸出手向我们竖大拇指的人,更有一个疯狂的家伙从车窗里爬出来挥舞着手中的酒瓶向我们致敬。昭牛说这辆viper可是美国唯一的手工超跑,人们对它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可见美国的汽车文化真不是盖的,懂车的人很多;另一方面他们的企业也能造出让自己的国民兴奋、自豪的产品。这样的场景还真是挺能激发我的使命感,但愿景归愿景,还是要把功夫花到实处。国家已经比之前富裕不少,我们这一代有条件也应该有能力做出一些厉害的东西。 8.2 这已经是在美国的最后一天了,下午就要出发回国。上午起床先把东西一收,把脏衣服床单拿到楼下洗衣房洗。美国的洗衣房通常是洗衣机加烘干机的组合,正是有了烘干机的存在,才让我有可能在出发当天洗衣服。第一次用烘干机是在耀子家,烘完之后的衣服很软,还温温的,连洗带烘只要不到两个小时。想想只要两小时就能把一件脏衣服干干净净地重新穿身上,效率真是非常高。但也不见得这就是先进的,在不需要急用的场合用太阳光显然是更加环保的做法。其实在节能环保上,国人真是大大地走在了美国人的前面。烘干机,大量使用的卫生纸,温度低到令人发指的空调,这些东西我们真的不一定要向美国人学习。 在洗衣房对面有一个游戏室,里面就像个幼儿园教室,都是给小朋友准备的玩具之类的东西,在游戏室的门外还有一个迷你游乐园,有一些滑滑梯。这些统统都是给研究生的小孩准备的!在昭牛这住了这么多天,时常在电梯里碰到一家几口同时出现的外国人,在地下车库里也有好些婴儿车。我觉得这一点美国学校真是大大大大地比国内先进,他们是真的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非常人性化。想想在国内,应该没有一个大学有为博士生的小孩准备设施的吧。关于这点还有一个细节,在这个宿舍楼内有一些常用标志是用多国语言写的,有中文,日文,韩文之类的,我看到后觉得奇怪,能来这读书的看这些英语标识肯定是没问题的啊,昭牛说这是为家属准备的。听后当时心里真的是感到一股暖流啊。想想紫荆宿舍,不能留宿,收个快递还必须到14号楼,办个换房间手续还层层审批。。。总之有各种各样仔细想想站不住脚的规定,后勤总是把自己想成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总想用简单的一刀切的办法来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我是感觉在人性化服务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而率先做到极致用户体验的人必将在未来成为市场的赢家。 既然说到这了,再提提我看到的美国博士们的待遇。他们的工资一般是2000美金,如果乘上汇率那在中国可是高薪了。但事实是不能这么算,我在美国吃过的最便宜的饭是7美金,当然你要是在家跟人搭伙做应该会便宜一点。房租基本月付,怎么得也要400左右,在一些大一点的城市700到900是要的。住的远可以省一些房费,但车就成了必需品,车本身不贵,几千刀的二手车通勤足矣,但每月保险又得花你几百块。其实算下来也留不下什么钱。不过这里国内贵的一些东西比如衣服啊,电子产品啊反而相对便宜,衣服几十块已经可以买大品牌了,iphone一台也不过几百块。我很一直在找一个坐标系来评估一下中美的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最后发现大件商品是比较合适的,算上汇率国内外差价不大,所以基本结论是东西差不多贵,但是他们赚的比我们多(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约为5万美金,差距应该就是汇率了),不过外面吃饭确实比较贵。所以国内博士们的钱其实已经还行了,当然如果还能再提高点没有人会拒绝,毕竟优质大学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消费太高了。但要是一说到房子,那国人就比较惨了,我们的房子真的已经和美国一样贵,很可能更贵了。这一点我尤其欣赏美国区域平衡发展的程度,很多的厉害大学就是在偏远的小镇,不是所有好资源都放在纽约。中小城市能提供一些高级的例如大学教授这样的工作机会,大家就不会争着往几个城市挤了,房子价钱合理,生活水平也高,也难怪人家容易出成果。你说一个清华教授,也得住房子孩子也得上学,不花时间赚点钱能行吗? 中午又去了尖沙咀,点了和来芝加哥时一模一样的牛肉火锅,不过这次饭后终于吃上了昭牛力荐的Andy’s冰淇淋,点了一个mint chip concrete,简单点说就是薄荷冰淇淋。味道还是不错的,就是巧克力有点太甜了。下午到机场居然走错了航站楼,奥黑尔机场的小火车又因为大风暂停工作了好一会儿,有一个白人姑娘直接在人群中昏厥过去,应该是第一次见人晕倒,没想到是在美国。紧赶慢赶到了T3,发现飞机延误了,身边是一伙101中学的初中生,他们刚结束暑假的游学也准备返回北京。想想来的时候也是一伙初中生和我一班飞机,不过那时是景山学校。 上了飞机,坐在一个华人大叔旁边,得知他是从波士顿去上海出差的,趁着飞机还没起飞,就和他聊了起来。大叔非常斯文,来美国已经有16年了,大儿子已经上中学,小女儿还上小学,在波士顿做了一家太阳能电池板相关仪器的创业公司,这次去中国是想开拓下业务,看看他们的传感器能不能用在其他领域。得知我只在波士顿游玩了一天,他挺可惜的,说波士顿其实可玩的地方很多,比如有个科学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之类的,这没办法,只好下次再来了。他对我们这行也挺了解的,知道HughHerr教授,说听过一次他的真人演讲,当时穿着假肢来了一个空翻,把大叔震住了,在飞机上还一直说amazing。大叔之前在TI旗下某子公司干技术,我问是否会感觉到有天花板,他说其实还好,但做技术的永远不可能赚的跟做管理的一样多,因为“管的事情就没那么多,凭什么给你那么多钱”。 后来问了比较多偏向旅美生活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孩子中文学得怎么样,他说基本上的第二代是无法用中文流利交流的。后来又问看到子女变成和自己有着不同的文化会不会怪怪的,我说我作为一个南方人想到若是留在北京以后小孩一口京片子都会一阵蛋疼,大叔教育我说你有孩子了想法就会改变的,你会希望你孩子首先掌握在当前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技能,然后才是传承文化。当被问到退休之后会不会想回国时,大叔说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退休,现在若是父母还在回去还有个念想,但“妈妈死了兄弟姐妹就都成了亲戚”,回去就得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了。 其实第一代的迁徙者确实是挺辛苦的,新老文化和关系在他们身上撕扯地最厉害。大叔去上海出差却因为机票贵买了飞北京的航班,这飞机一晚点他只好在机场随便休息下了,明早六点还得赶去上海的班机。 后记 这次去美国前后两周,收获还是很大的。这篇断断续续的游记居然也已经写了一万多字。其实能有机会到地球的另一边去看看是非常幸运的事情,特别是在家乡这种小县城,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有这种机会,这也是我写这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这次去最大的一个作用我认为是消除神秘感,不管是在科研方面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终于能亲身感受一下最先进的美国到底是如何在运行的。而且你会发现在很多地方我们相差已经没那么大,常常会觉得,原来美国的**也就这样啊。但差距还是有的,例如前面说了很多的房子啊教育啊还有环境之类的,前几天在厦门就感觉这海为什么一点都不蓝,这楼为什么盖得这么凌乱。但差距之外还有差别,两国的文化有太多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不一定是可以简单用好或坏来评价的,我们要找一条适合我们的路径来发展。总之,你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你会知道中级或者高级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 两周的时间毕竟也很难深入了解美国,有些地方难免写得比较主观,大家看看就好。 嗯,现在有点后悔没有让昭牛带我去脱衣舞俱乐部了- -

August 18, 2015 · 1 min · Yuanhao

暑期学校见闻

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去听了一天中科院和宾大合办的暑期模式识别培训班,上午下午各四个讲座。开场第一个是prof. Dan Lee,他的简历简直酷炫,讲的是智能机器。主要分了三个部分,感知、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基本是关于学习算法在机器人上的应用。第一个例子印象比较深,是做声音定位,现场还请了个同学做示范,非常明晰地把背后的道理讲出来了。感觉他做得这些研究至少看上去并不是遥不可及艰深无比,但是都很有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他们都用的是成熟的平台,从声音定位的aibo狗,到降维轨迹规划的RP2,再到push recovery的hubo,全都是著名的机器人平台。我想通过有效利用现有成熟平台,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原理和机制的探究上,从而让自己的研究看上去更立体,更有层次感。 第二个讲的是北航的文力老师,做的是类鲨鱼皮仿生材料,合作单位有哈佛和一个别的什么美国大学。研究很厉害,上了nature hightlight,回来一查,老师本人也很厉害,10年博士毕业,得了个什么会的最佳学生论文,短短五年已经副教授加nature论文加身。工作本身很有意义,而且他们长期做下来就有越挖越深,越做越广的效应,最终形成了这种标志性的研究。所以研究这种东西,还是得钻进去,进去了才能发现里面的广阔天地。 下午第一场本以为是以助老机器人为主题,结果上来是将低成本机器人。Mark Yim老师头发长长的,白发很多,很有日本学者的感觉。他的研究路线我觉得很有趣,第一个案例是电机,他们发现好(贵)电机与差电机的差别主要在smooth这项指标上,于是加入一些传感器和控制,在差电机上达到了好电机的效果。然后降到飞行机器人,说旋翼的成本中IMU占很大比重,于是想能不能不要测量环节,实现被动稳定,结果用很机械的方法成功了。后来有讲通过控制桨叶转动达到削减直升机电机数的案例。期间还有一些比如自制laser传感器,自制手爪,自制万向移动平台之类的东西。都是用一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实现低成本的机器人,而且结论还有借鉴意义。虽然这些东西看上去并不高大上,老师也说了,低成本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不应该来自科学家,更偏向于工程应用,但他得到的结果我觉得是富有启发性的。老师在台上伸出手像孩子模拟开飞机一样讲解被动平衡的样子特别触动我,他真的是沉醉在自己的研究中,这种状态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吧。

June 20, 2015 · 1 min · Yuan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