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读完了《心流》这本书,感觉不错,特别是序言和前几章,大家都可以读读看,应该会有些启发(序二的作者说自己在推荐这本书时也总加上一句“读前三章就行了”)。我也把我的一些收获分享给大家。

管理好你的注意力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关于享乐乐趣的区别,其中有一个差别就是乐趣是需要投入注意力的,而享受是无需耗费精神能量的。投入注意力也是体验心流的重要条件,因此不花力气的享乐只能体会到低级的“刺激”。

现代人的注意力其实是个稀缺的资源,无数的人和公司在为之竞争。而这种相对“自我”来说外部的激烈竞争甚至是侵入式的,它们把“自我”对注意力的控制权也削弱了——好多人把自己的注意力交给抖音、b站、小红书去打理。这其实是比较遗憾的。

心流较强的那组人能关闭其他资讯的管道,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接收闪光的刺激上。

我我感觉注意力是可以管理和训练的,有一些简单的方法例如不带手机进卧室,把搜索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起点,多读书,多看长视频少看短视频等等。

学会自得其乐

这一点听上去有点阿Q,但我感觉确实很重要,我也挺庆幸自己对这一点掌握的还可以。之前跟总哥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是本科同学,他比我多金且光鲜,但他觉得我一直比他快乐。后来我们总结了几点原因,记得其中一个是我的好奇心比较强,对啥都感兴趣,所以兴趣爱好比较多,例如打游戏、弹吉他,从而可以获取乐趣的渠道比较多。

对弹吉他这点近来体验尤其强烈。之前弹吉他是下载个谱子照着弹,最近更多是就着一个backing自己即兴乱弹。虽然知道弹得很烂,但确实能体验心流。书里也提到孔子说的“立于礼,成于乐”,古人诚不欺我。

现在都说内卷,为什么卷?因为大家的差异小了,或者说是大家都不差了。如果此时再强调竞争,边际收益是很低的。特别是对个人而言,结果可能是多赚了几块钱,但身心俱疲。既然已经不差了,而且从竞争获胜获得的乐趣已经变淡,为什么不转而直接去获取快乐呢?

克服现代生活的焦虑与沮丧,必须先从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不再孜孜以求,只以社会赋予的赏罚为念

塑造乐趣

书里有一段话描述乐趣出现的八项元素

首先,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其次,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第三和第四,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反馈。第五,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第八,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

前四项可谓是塑造乐趣的方法,比较实用。回到刚才弹吉他的例子,我感觉即兴弹比练谱有乐趣的原因就是难度比较容易匹配我的水平,也就是在做“可完成的工作”,但相比练谱也缺少“明确的目标”。

书中还有一个塑造乐趣的方法是竞争。当然这里是指良性的竞争,例如体育活动里的对抗,而不是内卷里的低效竞争。这点我也很认同,就像是我之前做Kaggle比赛的时候,竞争让我进步非常快。

英文的“竞争”(compete)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on petire”,意为“共同追寻”。每个人追求的都是实现自己的潜能,在别人逼迫我们全力以赴时,这份差使就变得容易些。

以上就是所有内容,如果觉得自己最近日子过得没啥意思,不妨读读这本书。